小事三则

> 油腻、肥大、与恶臭

其实诸位如果有较强的把握流行话题的能力,在这件事上的熟知程度应该远胜于我。然而很可惜,我既不熟悉也不在意这件事情,甚至是被迫了解有关 油腻中年男、肥大中年女和恶臭男孩女孩 的故事。

起初我甚至没时间也没兴趣去查阅这件事的发起人是谁,但是为了明白大家讨论的对象,还是稍稍搜索了关键词,结果发现关键词之一已经跑上了国内社交网络的热搜,目瞪口呆。

如果说始作俑者的总结是微微嘲讽的幽默,那后来者们牵强附会的发挥可以说是充满恶意的泄愤了。其实发出鄙视的人应该注意到他们的鄙视标准在另一群人的世界中并不重要,而他们本身也有与被鄙视者相似的特性,而被另一群人所津津乐道。

人和人都是有些许差异的,但是从整体上看,任何人都差不多。符合人类公义的,对恶人的道德谴责应该成为社会风尚,但是把注意力放在嘲讽别人一些你不同的特质、生理缺陷、生活方式,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干预他人的,是一种无异于浪费时间的社交偏见表演。

> 出柜

其实这件事也没什么值得讨论的,对于大众来说,在一个中心化的环境下把注意力聚集在知名的一方,再正常不过了。那么这件事到底有哪里稍微不对劲呢?

  1. 出柜本来就不是一件需要特殊看待的事情,但是在2017年末,它仍然成为了一个新闻热点。

  2. 掀起波澜的人不是有名的一方,但是仿佛没有人关注他。

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A:曾经B试图性骚扰我,那时我14岁。

B:我忘了,对不起,我宣布出柜。

观众:卧槽,B出柜了?!

稍微理一理逻辑,应该可以看出这是两个故事。但是媒体的渲染、社会的保守态度和两位主角的地位差距造成了这两个故事变成了一体,而大家只关注了这一团乱麻中最重要的部分:B出柜了。

这就是讲故事的技巧。

> 强制力

在微博上看到好友转发了一条消息说的是某手机应用市场在下架盗版国产游戏后重新上架的事。他的转发评论是:“不太懂,这种经过审核获准在大陆地区出版的游戏被侵权不能通过大陆法律的强制力解决么”。

我当时也是闲了,随手回了一句:“很多案件在呼唤法律强制力的时候都会发现,强制力并不存在”。回完后觉得这句话颇有轻描淡写不负责任的意味,于是继续补充:“不负责任地推测,(强制力)可能都用来维稳了。前几天我看一个女孩被家人跟踪骚扰的案件,第一感想也是:卧槽警察不能依法强制阻止她家人吗? 游戏市场这块,我觉得也是这样。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就没有强制规范的必要,毕竟管理也是要成本的。”

然而我没有跟他讨论的内容是,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平日里大肆谴责公权力和暴力机关干预普通人的自由,一旦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就开始哭天喊地说有关部门办事不力社会黑暗云云。我很害怕一说出口,我们就互相取关乃至绝交了,因为其实我们中任何一方都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实在是,哭笑不得。